数据擦除原理 | 数据擦除算法

数据擦除是通过特定技术手段,彻底清除存储介质(如硬盘、U盘、固态硬盘等)上的目标数据,使其无法被任何现有技术恢复的过程。其核心原理基于存储介质的数据存储机制,针对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,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覆盖或破坏原有数据的存储痕迹。

数据擦除的原理

数据擦除的基本原理举例

对于传统的机械硬盘(HDD),数据以磁性方式记录在盘片的磁道上,每个存储单元通过不同的磁化方向表示0或1。当删除文件时,操作系统通常只是移除文件的索引信息(如文件分配表中的条目),而原始数据仍物理存在于盘片上,可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读取。数据擦除则是通过向这些存储单元写入新的二进制数据(如全0、全1或随机数据),覆盖原有磁化状态,使原始数据无法被识别和恢复。根据安全需求,可进行多次覆盖(如1次、3次、7次甚至35次),多次覆盖能进一步降低数据残留的可能性,因为每次覆盖都会改变磁道的磁化方向,多次操作后原始数据的磁性痕迹会被彻底破坏。

对于固态硬盘(SSD),由于采用闪存芯片存储数据,其工作原理与HDD有本质区别,存在TRIM指令、磨损均衡、区块管理等特性。SSD的数据擦除更为复杂,不能简单通过覆盖实现。当操作系统删除SSD上的文件并发送TRIM指令后,SSD控制器会标记对应的闪存区块为“无效”,但不会立即擦除数据,而是在后续写入操作时进行垃圾回收,将有效数据迁移后擦除整个区块。然而,TRIM指令并不能保证数据被彻底擦除,特别是在未启用TRIM或文件删除时未触发TRIM的情况下。因此,SSD的数据擦除通常需要借助厂商提供的工具或专业软件,执行安全擦除(Secure Erase)命令,该命令会让SSD控制器对所有闪存区块进行底层擦除操作,恢复到出厂时的空白状态,确保所有数据无法恢复。此外,对于一些不支持Secure Erase的SSD,可能需要通过物理销毁闪存芯片等极端方式实现数据彻底擦除。

对于U盘、存储卡等移动存储介质,其存储原理与SSD类似,多采用NAND闪存技术,因此数据擦除原理也与SSD相近,需要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安全擦除或低级格式化,覆盖或清除存储芯片中的数据。

总的来说,数据擦除的核心原理是针对不同存储介质的物理存储特性,通过覆盖写入、底层指令擦除或物理破坏等方式,彻底清除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痕迹,使其无法被任何数据恢复技术读取和还原,从而达到保护数据安全、防止信息泄露的目的。

常见的数据擦除算法举例

常见的数据擦除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,它们通过不同的覆盖写入模式实现数据不可恢复的目标:

1. 单次覆盖算法(Single Overwrite)

  • 原理:使用固定值(如0x00、0xFF或随机数据)对存储介质进行一次完整覆盖。
  • 特点:速度快、兼容性强,适用于对擦除效率要求高的场景。美国国防部早期标准(DoD 5220.22-M)曾认可单次覆盖的有效性,现代存储技术(如SSD)的TRIM指令本质上也属于单次擦除的优化实现。

2. DoD 5220.22-M标准算法

  • 3次覆盖流程
    • 第1次:写入0x00(全零)
    • 第2次:写入0xFF(全一)
    • 第3次:写入随机数据,并进行校验
  • 应用场景:传统HDD的敏感数据擦除,需通过专业工具(如DBAN)执行,确保磁道数据被物理覆盖。

3. Gutmann算法

  • 35次覆盖模式:针对不同磁存储技术设计,包含随机数据、固定模式(如0x55、0xAA)及特定频率信号的交替写入。
  • 特点:安全性极高,但耗时较长,最初用于老式MFM/RLL硬盘,现代硬盘因磁头技术进步,其必要性已受争议,但仍作为极端安全需求的参考标准。

4. Schneier算法

  • 7次覆盖流程
    • 前6次:交替写入0x00、0xFF、0x55、0xAA及两组随机数据
    • 第7次:写入随机数据并验证
  • 设计逻辑:兼顾安全性与效率,由密码学家Bruce Schneier提出,适用于需要平衡擦除速度和抗恢复能力的场景。

5. NIST SP 800-88算法

  • 分类擦除策略
    • 清除(Clear):单次覆盖(如0x00),适用于非敏感数据或后续需重新分配的存储区域。
    • 净化(Purge):针对磁性介质采用多次覆盖(如3次),针对SSD则要求使用厂商提供的安全擦除指令(如ATA Secure Erase)。
  • 现代适用性:明确区分HDD与SSD的擦除方法,强调基于存储介质类型选择算法,是目前企业级数据销毁的主流参考标准。

6. ATA Secure Erase指令

  • 底层硬件擦除:通过硬盘固件直接重置存储单元(HDD磁道清零/SSD闪存块擦除),速度远快于软件覆盖,且能处理硬盘保留区域(如坏道)的数据。
  • 局限性:依赖设备固件支持,部分老旧硬盘可能存在指令兼容性问题,需提前验证。

7. 随机数据多次覆盖算法

  • 动态模式:连续写入2-3次随机生成的数据,利用随机性消除原始数据的磁迹残留。
  • 优势:无需预设固定模式,理论上可对抗基于数据残留磁场的恢复技术,常见于开源擦除工具(如shred命令的默认模式)。

技术选择依据

  • 存储介质:HDD优先选择多次覆盖算法(如DoD、NIST),SSD必须使用硬件级擦除(如ATA Secure Erase)以避免因TRIM机制导致的覆盖不彻底。
  • 安全等级:普通数据可采用单次覆盖,涉密数据建议NIST Purge或Gutmann算法,极端敏感场景需结合物理销毁(如消磁、粉碎)。
  • 效率需求:快速擦除优先选择NIST Clear或ATA Secure Erase,时间敏感场景避免使用Gutmann等多轮算法。

这些算法的核心差异在于覆盖次数、数据模式设计及对硬件特性的适配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存储技术演进(如SMR硬盘、3D NAND SSD)和数据安全法规(如GDPR、HIPAA)动态调整策略。

数据擦除举例 - 使用超级数据擦除器永久擦除数据

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是一款享誉世界的数据擦除软件;因其强大的擦除功能、易用的界面广受认可。它可以帮助用户从Windows电脑、Mac电脑、移动硬盘(包括SSD)、U盘、存储卡、数码相机、录音设备、录像设备等存储设备中永久擦除数据。这种使用擦除软件销毁数据的方式非常安全,仅仅销毁数据,不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、不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,同时还附加修复扇区的优点。

它提供1到35次的擦除算法标准,包括:

  • HMG Infosec Standard 5 (1次擦除)
  • NIST 800-88 (1次擦除)
  • ShengXuan Secure Erase (1次擦除)
  • Peter Gutmann's algorithm 2 (2次擦除)
  • DoD 5220.22-M (3次擦除)
  • U.S. Army AR380-19 (3次擦除)
  • DoD 5220.22-M ECE (7次擦除)
  • Peter Gutmann's algorithm 35 (35次擦除)

它提供文件擦除、磁盘擦除和剩余空间擦除三种擦除模式。下面我们就以磁盘擦除为例,讲解如何擦除某个硬盘上的所有数据。

  1. 点击下载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,然后将其安装到您的电脑,随后将需要擦除的硬盘连接到您的电脑上。
  2. 打开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,随后选择“磁盘擦除”模式。这种模式可以擦除硬盘上的所有数据(包括现有数据、隐藏数据、此前删除的数据、此前格式化和丢失的数据等)。
  3. 选择需要擦除的硬盘,点击“立即擦除”。

    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-磁盘擦除

  4. 选择擦除的算法标准(擦除次数)。

    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-磁盘擦除

    选择好后点击“继续”。

    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-磁盘擦除

  5. 该模式将永久擦除该选择硬盘上的所有数据。

    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-磁盘擦除

    擦除完毕后,该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就永久湮灭了、无法被任何数据恢复方式找回。且擦除后磁盘可被再次使用。

    盛炫超级数据擦除器-磁盘擦除

数据一旦被擦除就永久消失,无法被任何数据恢复方式找回。所以在擦除数据前,请务必做好备份。

超级数据擦除器

功能强大的数据销毁软件。擦除文件,抹除磁盘,销毁已经删除和格式化掉的数据。还能卸载软件,清理浏览器数据,修复磁盘等。